相信大家現在最關心的,是疫情的發展,以及 武漢肺炎對香港經濟的影響 。尤記起上星期走在街上,帶上口罩的人士並不多、人流亦未見減少,至今天帶上口罩的人佔多數、人流不論在街上、商場或公眾地方亦明顯銳減。在性命悠關的處境下,即使商場有春節大減價、促銷等等活動,亦難以吸引人冒險出門。
行文致此,不禁有點概嘆現時香港乃至中國的困難處境,先是2019年中美貿易戰開打及出現變數、及後逃犯條例風波引起一連串社會運動,緊接現在又爆出由武漢開始的甲型流感非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香港、中國慘遭天災人禍困擾,經濟定必持續衰退、雪上加霜。
目錄
香港經濟「身子」疲弱下「染病」
縱觀香港2019 Q1,受中美貿易戰陰霾影響,GDP於過去三年以來首次現負增長 -0.3%,本身經濟「身子」已疲弱,然後因逃犯條例風波觸發的社會運動將積壓良久的民怨爆發,GDP負增長擴大至 -3.2%,重點影響行業包括旅遊業、酒店業、零售業、飲食業等,部份行業細分例如賓館業更錄得入住率、營業額雙位數字下跌,不少賓館東主因無力繼續而開出免費讓盤條件,筆者亦曾洽商數家賓館頂讓盤,並嘗試了解有何商業模式能扭轉乾坤,不過最終還是想靜觀其變,沒有採取行動「接貨」。
就在2019年百廢待興的前提下,2020年開首就爆出武漢肺炎疫情轉趨嚴重,受感染數字連日來爆發性增長,就今天為止,總感染個案增至 4,474宗,總死亡人數 107宗。然而鑑於中國官方數字歷年內有做假之嫌,有理由相信實際數字比公佈數字更多、情況更為嚴重。除了上述界面,大家還可到騰訊網頁留意疫情動態發展。
農曆新年本身是個萬眾歡欣的日子,可惜眼下的處境實在難以高興起來,中央數天前宣佈將武漢「封城」,主要交通工具停擺,有武漢當地人形容儼如置身死城。一年一度的春運,更有機會將疫情帶到全國各省各市。到底疫情會否受控、武漢肺炎會否有治療方案?這都是困擾醫療界、香港及中國民眾乃至全球人類關注的議題。筆者沒有醫療方面的背景,大家對疫情或病毒方面的疑問可跟蹤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院長、公共衛生學院講座教授梁卓偉及醫療界相關新聞及發佈資訊。
「封關」是重藥 經濟雖受挫 生命安全為先
2018年香港旅遊業佔全年GDP貢獻比例約12%,而旅客當中大陸遊客所佔比例竟達78%!即如果要實施全年全面「封關」,大約將GDP 9.36%付諸流水,還未計及其他遊旅業相關的行業例如酒店、零售、交通等等問題,全年GDP負增長或會出現雙位數字,及後將影響各行各業的生態發展,令本地經濟受重挫。在考慮到經濟層面,「封關」絕對是重藥,香港政府面臨兩難處境。
然而如果內地確診個案持續以幾何級數上升,「封關」絕對是必要的人流管制措施。一個城市的經濟短期陣痛,不及長遠城市健康及人身性命安全為緊。政府定必要密切留意局勢發展,在適當時侯「圍堵」病毒蔓延。
武漢肺炎對香港經濟的影響
承接疲弱「身子」的2019年,2020年的香港有理由相信於第一季將會錄得比上季GDP -3.2%更為嚴重的負增長,大約在GDP負5-6%水平,有別於社會運動,在目前未掌握如何治療該肺炎及病毒散播的媒介,恐慌情緒將減少人與人之間的實體交流及接觸,亦即減少交易的頻率,拖累整個實體經濟的各個行業。借鑑當年「沙士」時期大約百天疫情,今次肺炎疫情雖暫未知如何控制,但筆者直覺估計 武漢肺炎對香港經濟的影響 大約持續一至兩季,經濟復甦將要在疫情轉趨穩定減弱並且人們的恐慌情緒消退才見曙光,但恐怕這曙光只是剎那的光輝。
於2003年「沙士」期間,群星歌唱為各界打氣,香港市民表面團結但紙包不住火,當時還未有明顯的顏色派別之分,仍見不少市民對政府不信任、當年經濟差勁、失業率高漲,緊接沙士之後出現 71大型遊行。當年的遊行仍算和平,沒有大規模的警民衝突,而今天前車可鑑,2019年的和平遊行演變出的社會運動已經令混亂幾何升級,官民關係惡劣,在GDP持續負增長加上疫情令經濟雪上加霜,一國兩制的死結相信將在疲弱的經濟下誘發新一輪社會衝擊。
股民憂心重蹈2003年「沙士」覆轍
股市方面市場憂慮重蹈2003年「沙士」覆轍,被視為疫情受累股的濠賭股及航空股等急挫,2003「沙士」時期的相關行業數據反映疫情對板塊業務的影響相當大,有持相關股票者應審慎安排手上注碼。
於2003年「沙士」時期,恐慌情緒升溫、減少外出,對零售及旅遊業造成重創。疫情令市民旅遊、外出消費意慾大減,賭場及航空企業業務當然是首當其衝。當年不少娛樂場所生意大跌,有報道更指出拉斯維加斯經營賭場凱撒宮殿酒店的Park Place娛樂,當年次季的收入按年急跌50%。(當年亞洲賭客主要飛往美國豪賭,澳門賭場未夠今天的國際化)。當年料國泰甚至錄得12億元虧損,為當時最嚴峻的考驗。保險業方面,雖然人壽及危疾有機會因此而得到更多的關注,但因經紀難以邀約客人見面推銷而有業績下挫壓力,當年 AIG的亞洲收入跌30%。
不過,如果疫情在未來一個月內得到適當控制,筆者認為港股將非常大機會回勇;而如果疫情持續超過六個月,GDP持續兩季負增長,大家都足不出戶,企業開始出現財政困難,被逼裁員等,市民荷包縮水,自然會轉趨保守,令回勇力度減弱。詳細可參考這篇文章:武漢肺炎持續蔓延港股下跌 至深不見底?
樓市難見小陽春 部分地區價格將受打擊
每逢春節,樓市都會呈小陽春情況向上行一段時間,2019年開首即使受中美貿易戰陰霾影響,仍見各大報章報導各新樓盤熱賣場面,發展商推出的優惠措施令樓市再度升溫,筆者的幾位物業經紀朋友亦不斷來電邀請「入飛」,叫我勿失良機。然而到了2019年六月中美貿易戰變卦,特朗普的推特文乃至及後的美國政府舉動令中港股市急挫,並於後期社會運動牽起移民慾令樓市出現不少蝕讓割價盤,樓市甚為疲弱,然而因應美國減息,本地銀行匯豐首先由P = 5.125%減息至5%,令供樓壓力減輕,加上林鄭推出9成按揭措施鼓勵了部份市民上車,中原城市領先指數 CCL由年初170.19點升至178.13,全年升4.6%,業主於年尾可暫時鬆一口氣。
然而來到2020年,受肺炎疫情影響,相信出外排隊新樓盤「入飛」的人龍將減少,即使改為網上「入飛」,市場悲觀情緒仍會減少市民買樓意慾, 二手樓交易量亦未見因9成按揭政策而大幅上升,大園金獅花園更出現所謂武漢價作招徠。部分隔離區(如粉嶺暉明邨)或重災區(如2003年淘大花園)勢將令當區樓價顯著下滑。
2020年1月28日更新:港府宣佈檢疫設施並非「隔離營」,對有人破壞暉明邨感到遺憾,將放棄使用,亦不會徵用其他未入伙公屋。
港商如何自救?網上轉型為出路
人生安全方面,以筆者有限的醫療知識,當然是盡量避免到人多擠逼的地方,留在家中,勤洗手、勤清潔、出門帶上口罩。至於實體營商氣氛低迷,是將實體生意帶到網上的轉型契機,針不刺到肉不知痛,現在針已刺進肉了,如果我們還抱持舊思維營商,將令我們坐困圍城,網上轉型將會是大趨所趨,極其重要的出路之一。
以往依賴面對面銷售的服務性從業員,例如保險業從業員、顧問等等,可盡量善用網上工具認識新客戶及與客戶會面,例如 whatsapp、LinkedIn及 Whereby (簡約視像通話工具)。
有實體鋪的產品零售商,可考慮將生意帶上網站。如果您有穩定貨源及價錢優勢,筆者建議首先考慮 Amazon , Taobao , Hktvmall 等等大型網購平台,因這些網站本身有固定人流及相應配套,只要做好平台SEO(搜索引擎優化)、客服及物流就能見到營業額增長,無需考慮程式碼、依賴網上廣告吸引人流等等問題,而如果您從事較另類特別的產品,建議使用網上工具包括 Shopify , Shopline , Boutir ,這些平台能給予網店主更多個性化的設定。
筆者從事網絡營銷顧問業務多年,現時香港生意進行網上轉型可謂最為火熱,那競爭是否變得非常激烈令後來者難以爬頭?筆者認為,除了有好的網上工具,還要有良好的網上經營知識,而這方面是需要時間培養,並不會立竿見影,所以後來者仍有機會打破市場壟斷,成就您專業領域中的寡頭壟斷。於香港有數個筆者時常追蹤的網絡營銷專家及好友,當中包括 阿石 、Ivan So、 Ringo Li等人,學習網絡營銷知識將有助您業務加快升級轉型,開拓新路。
港股樓如何安排?
以目前的處境來看,多隻中港股票勢將有繼續下挫風險,投資者需要考慮投資風險配置安排、而香港整體樓價受美國減息因素下暫時或可企穩一段時間,然而美國經濟目前處於相對健康狀態,或有機會進一步加息,聯繫匯率底下港息勢將跟隨,Hibor甚至會持續高於Libor,銀行綜合利率上升令P按上行壓力增加,供樓人士應密切留意物業升跌事態發展,在經濟疲弱(租金有下行壓力)同時供樓成本或增加的情況下,手持多套香港物業人士或應考慮重新配置資產。然而因應閣下的經濟能力而作出相關決定,如果我們月入百萬,又何需為一套千萬物業升跌費心呢?如果我們月入幾萬,那當然要密切留意自己的物業價格走勢。未來1-3年筆者認為將會是轉勢之年,需時刻檢視自己的資產平衡風險。
結語
筆者在標題末端加上 (1),因為打算持續不斷以此武漢肺炎疫情專題與大家一同跟進事態發展 (2) (3) (4) (5) …。如有重大因素轉變,筆者將繼續與大家分享文章,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或對文章有任何意見,歡迎留言並按訂閱文章。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