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武漢肺炎確診病例達11,374宗,恆指在1月29號裂口低開,由休市前27931點跌至27242點,並繼續下滑至今天(2月1號) 2萬6千幾點水平。正值這個人心惶惶時期,會否出現 武漢肺炎持續蔓延港股下跌 至深不見底? 甚麼時侯有機會反彈?
大家如果有看筆者上遍關於”武漢肺炎疫情如何影響本土經濟、股樓市”的文章,應該會知道在疫情爆發後一週部份股票已經應聲下跌接近10%,當中包括航空、濠賭、保險業等,隨著受感染人數截截上升,恐慌情緒有增無減,武漢封城,交通停頓,香港本土即使交通維持正常,仍見街道食肆商場少有人煙,疫情恐慌情緒對實體經濟的影響可謂無遠弗屆。在這個前題下,恆指急瀉屬正常可預期之事。
撇開武漢肺炎疫情爆發一事,港股12月開始不斷攀升,主要原因當然是首階段貿易協議達成共識,加上低息環境造就低借貸成本,令一眾投資者重新回到市場,假設武漢肺炎疫情爆發並不存在,今刻的港股有望繼續上揚。那今次疫情回穩,港股又能否回勇?這是投資者深切關心的問題。
從歷史看瘟疫時期的市場表現
Bloomberg , J.P. Morgan 做了一個非常有趣的溫疫市場表現調查,整合歷史重大疫情爆發時的相關指數表現。先談我們比較熟悉的 SARS,在3月25號開始全球關注日至疫情高峰日,中、港股指數下跌接近10%,然而在高峰日後狀態回勇,MSCI HK 三個月後彈升17%、中股更飛升 30.9%。再縱觀全球歷史不同國家及地區疫情爆發時期的表現,不難發現平均在疫情開始至高峰日股價都有下跌之勢,而在疫情高峰日後卻會火速彈起。
港股能否在肺炎疫情高峰日後回勇?
觀乎歷史以推測未來大市走勢,筆者認為,在低息環境、中美貿易戰談判不變的情況下,只要市場恐慌情緒緩和,港股確實有能力在高峰日後回勇。
不過,上年度社會運動對本地實體經濟的影響深遠,後遺症將陸陸續續出現,GDP負增長、及各行業業績下跌已是正在發生的事情,屆時失業率攀升,市場恐慌情緒會否由溫疫蔓延恐慌變成經濟衰退恐慌?這將與疫情事態發展及歷時多久有密切關係。如果疫情在未來一個月內得到適當控制,筆者認為港股將大機會回勇;而如果疫情持續超過六個月,GDP持續兩季負增長,大家都足不出戶,企業開始出現財政困難,被逼裁員等,市民荷包縮水,自然會轉趨保守,令回勇力度減弱。
無論如何,筆者希望疫情盡早結束,而目前值得研究的,除了網上生意轉型、筆者還在留意網購相關企業股價動態,當中包括AMAZON、1137、Alibaba等,筆者認為這些企業無論在瘟疫時期或瘟疫後都將在得到更廣泛的市場認可和採用其服務,加速企業成速,從而帶動股價上升;醫療股方面筆者沒有相關背景及經驗,難以從基本分析面理解醫療公司的業績爆發潛力,所以不多作評論,大家可參考這篇文章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