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加入股市,很容易會迷戀各種圖表,仿佛參透圖表理論、熟讀「K線陰陽燭 」 、計算「黃金交差 」 等等就能在股市戰無不勝。事實卻往往事與願違,嚴守止蝕卻次次觸及止蝕位,設定止賺卻次次不到位,甚至極速倒跌,止賺不成反止蝕。很多時候,這就是圖表派的寫照(讀者可以搜尋jesse livermore的事跡,算是圖表派的經典),偏偏香港大部分財經演員或「大師」都推祟各種技術圖表,觀眾亦看到不亦樂乎,把股票市場簡化成「睇路紙賭錢」,結果就是各種券商佣金代代平安,散戶輸錢無人問津。
筆者並非全盤否定圖表的作用,但投資者要明白圖表只記錄了市場的歷史(過去),可是,市場最重要的資訊,卻是「現在」及「未來」。綜觀歷史,眾人總是相信「人類總是重覆犯錯」,可是,事實是「歷史總是相似,卻從不相同」。歷史可以助人以史為鑑,但如果總是期望歷史重覆發生,就會變成「守株待兔」。
以石油為例,油價歷史高位曾經破100美元,如果投資者以歷史作為指標,是否可指望石油有一天會返回100美元?可是,投資者要明白,50年後仍有人用石油嗎?最大產油國沙特為何要發展旅遊業?2035年起,英國就會完全禁止燃油車在路面行駛——未來石油需求減少,是勢在必行的。當然,如果以5年內為考慮,石油仍然是重要戰略物資,因此,當疫情減退,工業復甦,而石油價格戰又安然落幕時,油價回歸50美元以上,相信是沒有難度的。
至於如何投資石油?可參考筆者之前的撰文:股票,期貨,ET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