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營商、投資」 Starman 給我的啟發

云云香港投資學作者之中,給我最大啟發的人非 Starman 莫屬。
有閱讀 Starman 著作「現金流為王」的讀者都應該知道, Starman 除了分享投資心得,還涉獵營商,及對經濟有一套看法。猶記得當時一氣呵成讀畢整本書,及在每篇文章中寫下筆記,到現時仍會從書櫃抽出來翻閱數次,從中獲得更多靈感。以下筆者想從經濟、營商、投資三個領域,分享我從 Starman 獲得的啟發:

經濟 - 讓讀者提起對研究經濟的興趣

對於從來沒認識經濟的朋友,閱讀「現金流為王」可能會有點吃力,不過只要配合Google搜索,仍然能夠掌握 Starman 書中提到的一些經濟概念及邏輯,例如為何加息會影響債價下跌?這當中涉及對相對回報率的理解,只要讀者有心研究,定能明白固中原因,談到這裡,筆者認為一本書的資訊重要,但能提起讀者的興趣更為重要,Starman 透過「現金流為王」確實能做到這點,知道該書成為暢銷書藉,筆者認為實至名歸。
有看上一篇文章《惡性通脹即將來臨? 我和Starman看的不一樣》會知道,在經濟方面筆者與 Starman 有不一樣的看法,不過君子和而不同,我認為對於讀者而言從多角度觀察經濟、甚至閱讀持相反意見作者的文章,會更貼近事實的原貌,所以筆者並不會因為與其他知名人士持不同意見而不去思考及分享想法,而會繼續以經濟原始數據為依歸,帶讀者從事實面出發,分享筆者看法的同時,讓讀者能自己生出一套看法。

美國QE、減息成癮?

關於美國QE成癮的觀點,Starman常說美國經常減息、印鈔,某程度上作為讀者,會認為全球資金真的越來越氾濫,投資物業/資產趕上車一定除笨有精,有些朋友例如時昌迷係倉老闆時景恆曾對筆者多翻於2019年提到,磚頭必升有錢要快上車。筆者要重申一點,如果要對經濟有足夠的拿捏,必須自行查證經濟原始數據,例如這點上,美國於2016年開始了加息週期,同時進行通貨緊縮政策,美聯儲資產負債表確實有縮減,直到最近疫情救市才重新擴大,因此美債能保持一個穩定的回報率而不至於投資者對美債缺乏信心而令其價格大跌,背後的原因是美國並非無止境地瘋狂印鈔,即使最近美聯儲主席宣布無限量QE,筆者認為這只是個給予投資者信心的口號,而非現實情況下無限量擴充資產負債表。一個國家如真的無限量擴充其資產負債表,結果就會如同上世紀大英帝國由全球第一大國走向衰落,凡事總有代價,美國今天仍有本錢,但絕不是擁有金剛不壞之身。

營商 - 建立多個收入管道的系統

數年前,筆者的事業有點停滯不前,當時全心全力發展網絡營銷顧問業務,雖有點起色,卻難以突破中小企的擴展樽頸,面對日益競爭激烈的市場,很想開發更多收入管道,就在這時侯到大眾書局參考商業相關的書藉,讀到「現金流為王」。

開拓收入管道系統

「現金流為王」的理念,是建立多個收入管道的系統,即使某個業務短暫性停滯,仍能透過其他業務的收入令整個系統的現金流運轉,對沖系統性風險,不斷滾資產雪球。情況就如一個水管淤塞,仍有數個水管提供水源,令整個食水系統不致枯竭,使用者(資產擁有者)能有正常食水供應,不致需要買「貴價外來水」(高息借貸)保命。
因此,筆者開始從手上已有人脈及資源看能夠發展甚麼樣的收入管道,便開發了住宅二房東 、IT 業務、並開始涉獵投資。數年過去,即使在社運及疫情衝擊下仍能持盈保泰,可見建立收入系統的重要性。到最近政府開始支持中小企轉營,推出遙距營商計劃 (D-Biz),筆者便收到不少舊客戶的來電,欲透過網絡營銷令生意轉型,網絡營銷顧問水管又重新「暢通」起來了。

以投資角度營商

除了建立收入管道系統,Starman 於一次在城大校友會嘉賓分享「共享經濟下營商新思維」,講解如何為團隊、持份者建立平台、互助互惠,筆者認為這想法相當前瞻,比起傳統生意人死守「生意竅門知識產權」,未來營商環境更需要平台開拓者,讓平台上的各個持份者能發揮各自所長,「做大個餅」。筆者目前的業務未有明顯協同效應,不過正如Starman 所說,今時不同往日,我們不需要刻意讓業務扣上協同效應,反而看當下機遇辦事,從投資的角度營商,只要各個業務都能夠有好的業績,便能夠從銀行獲得更利好的貸款條件,令整個收入系統的現金流更為充裕或提供緩衝,業務間便能互相扶持,開枝散葉。

投資 -  攻守兼備的投資組合 Reits + Bond

Starman 特別提出建立攻守兼備的投資組合 Reits + Bond,固中的投資操作筆者並不多作介紹了,有興趣了解的可以買「現金流為王」1及2去研究。然而疫情下多個Reits 大幅貶值、亦有不少債券違約,到底這個投資組合能否經得起風雨?相信是不少讀者想知道的事。

筆者認同,Reits + Bond 只是其中一個攻守兼備的投資組合,投資者更應該自己開發出一套屬於自己的投資組合,Starman 提到因為自身的物業經驗而投資 Reits,是因為對相關行業熟悉,所以投資領展、豐樹北亞商業信託等,較能掌握該股基本面,如果讀者從事電腦系統及相關部件設施的行業,或者 Data Center Reits 會較為合適,例如NYSE: DLR、SGX: ME8U、SGX: AJBU等,作為「進攻」;而投資科技公司的債券,作為「防守」,對於一些人而言可能會覺得這個投資組合高風險,然而風險在人不在工具,只要自己掌握熟悉一個資產的基本面,風險便相對較少,反而是因應投資大眾認為低風險的資產,並不了解其業務發展潛力、現時業務情況等,風險反而會更大。例如豐樹北亞商業信託價格大跌,筆者認為當中又一城的租務情況乃至香港鋪租需相當長的復甦期,不宜過份樂觀,相反Digital Realty (NYSE: DLR) 股價卻在疫情衝擊後大幅飆升,歸因於投資者認為未來數據中心的需求只會有增無減、而且在疫情下網絡正常運作對資訊儲存有一定需求,只要自己熟悉工具,便能有足夠的信念,在上上落落的股票市場上投資長線,承受風浪。

博客 - 廣結善緣的主軸

作為八十後的 Starman,為何能在短短十年間由「退休」至「名成利就」?筆者認為,與其撰寫博客有不少關連。「有人便有生意」,所謂「生」意,一定是由人所組成,數字或金錢回報只是人與人之間化學作用下產生的產物。作為一個由零起家的創業者,在短時間內結識人脈、建立信任,除了泊到個好碼頭,也要掌握一對眾多 ( One To Many)的交流渠道,讓自己的名聲說話,省時地建立大眾信心,博客便是一個極好的媒介。

作為一個作者/公眾人物,大忌一定是身敗名裂,或者讀者對自己感到厭倦,最「玩火」的方法,就是向讀者收取金錢、或者提供投資產品,君不見火燎森曾經亦非常知名,卻因為虛擬貨幣夾公仔機/ 鑛機「玩火」出事,負上騙子之名。反觀 Starman ,一直以來名聲、事業發酵成長,而且未曾聽過投資失敗之說,讓人感覺「神奇」,筆者相信主要原因是因為 Starman的投資伙伴對象都是富人,例如和時景恆合作推迷你倉分售並由時昌包租、智能物流倉庫等,成績並不需要公開,有苦自己知,有福大聲響,以穩健的名聲及廣大讀者信任作為基礎,吸引更多高資產淨值的人 (High Net Asset Value)冒名而來合作,踏上高速成長之路。

以此借鏡,八十後、九十後、仍在事業初期打拚的朋友,可以此作參考,多分享自己的長處和看法,建立自己一對眾多的交流渠道,同時好好保存名聲,不隨便對支持者們打主意,便能加速廣結善緣,建立自己的事業王國。

時勢造英雄 可參考但不宜模仿

Starman 分享自己三十未出頭便達致財務自由,每月收息足夠生活開支,是因為人生使命或太沉悶才重新投入營商,獲得更大的成就。坦白說,讀者看畢「現金流為王」、甚至著實執行,就能夠達致Starman 一樣的成就嗎?當然不一定。

一些機遇可一不可再,例如基於聯匯強/弱方保證的投資操作,透過槓桿借港元買美元或相反,現時香港金管局已沒有當年的進取,套息空間收窄,風險回報沒當年高;又例如在荔支角買下大幅物業然後改工契分間鋪位,空手吐白狼獲得資產升值,這些都是千載難逢的機遇。不過,值得學習的是 Starman 捕捉機遇的部署,例如在荔支角附近投資開設細A,收取市場物業資訊,再者掌握工廈地契法規,所以當機遇來到時便能馬上把握住,這是值得仿效的努力。

正所謂時勢造英雄,別人獲得成功徒徑值得參考,但更重要是把握自己身邊的機遇,在機遇來臨前做好部署。希望讀者事業順利,早日建立自己的系統王國。

「港經」助讀者了解市場趨勢,實踐小本創富,實現財務自由。如想緊貼市場最新分析,可點此 訂閱「港經」文章,最新文章會自動送到您的電郵信箱。

0 Shares:
You May Also Like
Read More

自己買樓好過幫人供樓?

相信不少人都會聽過朋輩說:「自己買樓梗係好過幫人供樓,供樓就好似入錢落豬仔錢罌當幫自己儲錢,租樓就等於幫人地入錢落人地既豬仔錢罌。」 當然,在我們初踏入社會又沒有靠父幹的本錢,要解決住宿問題又未儲夠首期,這時侯只能租借別人的物業,替別人供樓,同時積累首期資金。然而在我們有足夠能力買樓的時侯(儲夠首期同時通過入息壓力測試),是否自己買樓就永遠好過租樓(幫人供樓)呢?...
Read More

學做 二房東 ,非業主亦能賺取被動收入!

二房東 所遍及的市場廣泛,有人包租住宅,有人包租工廈,有人包租倉庫,然而較為人熟悉的,當然就是住宅二房東/收租佬。今篇文章就是為大家揭示如何透過住宅租上租,即使未擁有物業仍能賺取額外的租金被動收入! 除了租上租知識,筆者還為大家揭示物業課程的真正價值,提示讀者揀選合適自己的物業協作平台。
Read More

股災降臨,strong hold抑或止蝕?

有人辭官歸故里,有人連夜趕科場。有人睇好又有人睇淡才可以形成市場,金融機構只是售賣服務方便市場上各種投資者進行交易。市場中最受歡迎的是「傻散」,見高買(高追),見低賣(止蝕),最終大戶及券商賺到盤滿缽滿,「傻散」則欲哭無淚。股市中追消息估升跌的散戶是死得最慘的,因為散戶最喜歡就是恐慌,一廂情願去分類消息,國家隊入市、減息、救市就當好消息興奮入貨;打仗、射導彈、貿易戰就當壞消息瘋狂出貨,結果「買買賣賣,手續費都蝕埋」。